中国证券公司前100名 阎晓峰谈水泥:市场的问题主要还是靠市场去解决
5月14日,中国水泥协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安徽合肥召开,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阎晓峰发表讲话。阎晓峰表示,建材行业是大国基石,水泥行业是建材行业的基石,并重点分享了对水泥行业产能治理的看法。
阎晓峰分析2018-2024年水泥行业数据指出。这段时间水泥产能不降反升接近8%,水泥产量下降超过23%,行业产能利用率50%左右,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38%,销售利润率从18.4%降低到4.2%,行业整体利润大幅下滑。
由此可见,利润下降的程度远远大于销量下降的程度,而且近年来煤炭价格逐步下降,水泥生产成本整体降低,即便这样利润行业利润还大幅降低,为什么会这样?阎晓峰人为有很多因素。1、基建、房地产发展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了,萎缩的速度超出预期;2、既有的项目建设周期松弛了,下游不再急于去买水泥了;3、开发商资金紧张,高价卖水泥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阎晓峰指出,宏观上讲,市场的大环境已经改变。面对这一情况,近年来水泥业内想了很多办法,希望能够挽回这样的局面,采取了错峰生产、走出去、多元化、兼并重组等等举措。
关于走出去。阎晓峰认为方向是对的,制造业企业一定是两个市场,一个国内一个国外,反观世界上大的制造业企业也是一样,一定是两个市场。但是,出海难度很大,尤其是当前外部形势比较严峻,一些不确定因素较多,出海是考验企业有没有全方位国际竞争能力。
关于多元化。这个需要因企而定,从国外情况来看,很多大型国际企业现在干的事情和和创立之初都有很大差异,但是要做到这个程度得有真本事,比如,要有能力转产稀缺性产品;得有自助创新的技术支撑;能够围绕在现在比较强的主业的基础上,去发展多元化等等。
关于错峰生产。阎晓峰表示前些年效果明显较好,现在已经不及预期了。一是因为产能不降反升,供需矛盾加剧;二是经济环境发生改变,行业还在用不变的方法应对变化的态势;三是治标不治本,关键是本应该在治标的过程中实现,治标的过程是给治本留出时间和空间,来达到标本兼治,行业有点太过于乐观的长期坚持原本的动作,而没有去改变;四是,错峰生产并非市场化的手段,未来长时间继续这样做的话,供需的矛盾很难改变,继续这样下去,不抓紧时间治本的话,10年后可能也不会有太大的起色,现在一些比较好的企业可能也会被拖得疲惫不堪。行业长期这样下去非常堪忧,这样行业会被我们自己搞得越来越差。去产量的时候要抓紧时间去产能。
关于并购重组,提高集中度。从行业整体来讲,要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能治理,市场协调的作用非常难。原因;1、我们国家人均水泥需求量一定是逐年下降的,这个是国际普遍规律,因此资产的当期价值与未来创造财富的预期价值没有上涨的空间,而且是下降的,所以购买资产的意愿不会太强;2、当前普遍企业效益处于低位的时候,在这样的状态下,有扩张能力的企业不多;3、从全行业来讲,达到理想的集中度会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
阎晓峰认为,国内目前各行各业竞争都很激烈,面临的状况都差不多,除了水泥行业以外,很少有行业的发展还在依靠企业之间的停产限产来维系。我们不能长期的用计划经济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去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问题,这样不会有效果,也不会持久。
阎晓峰认为,未来水泥行业发展需要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入手,其中供给侧是重点,供给侧的任务是千方百计去产能,并提出了总体思路:三个坚持。
一是呼吁相关部门坚持法制化原则,依照现有的法律法规政策,落地到位,比如批小建大、能耗双控、许可证管理、碳市场、超低排放、产品质量等等。同时,要反对人为操控市场的垄断行为,反对恶性竞争的倾销行为,反对不合格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还要借助政府、协会、企业三股力量,建立多类数据清单,比如超产清单、不能置换的清单、许可证过期清单、能耗不达标的清单、产品不合格的清单等等,将这些做到位,真正治理做到位,这样去掉20-30%的产能没问题。
二是倡导约束协会企业坚持守法遵规,诚信履约,文明竞争,互惠互利。呼吁和督促协会、企业,做规则的维护者而不是规则的破坏者。
三是鼓励企业坚持市场化经营,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遵循规律,优胜劣汰,良币驱逐劣币,支持企业在符合产能政策的前提下,良心自由竞争,而不是约束性竞争,同时也鼓励企业国际化发展。
阎晓峰最后强调中国证券公司前100名,市场的问题主要还是靠市场去解决。
传金所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