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股票配资公司 历史的谣言:波斯军队竟被希腊人抹黑两千多年_希罗多德_普拉提亚_鳞片
时至今日,人们谈及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波斯军队,还会先入为主的觉得其羸弱不堪。除缺乏有效防护装备外,还崇尚弓箭手占九成的奇葩步兵战术。这些观点主要源于希罗多德《历史》,属于全书内容的最高潮部分,所以具备很强影响力。
然而,当我们重新梳理历史文献,就能得出截然不同的论断。波斯人不仅拥有盔甲、盾牌等较好装备,同样重视步兵队伍的近距离交锋。本文就将结合希罗多德、色诺芬等古典作家的记载,系统纠正传统认知偏差。
传统认知的偏差形成
展开剩余91%普拉提亚的决战也是希罗多德作品的最高潮部分
所谓“波斯军队缺少良好防护”这一观念形成,与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的记载密切相关。在描述公元前479年的普拉提亚战役时,他曾借第一人称还原视角:
波斯人用他们的藤盾连成了一道壁垒,并且射出了象雨点一样多的箭。直到最后,这场战斗竟形成肉博战。异邦军抓住对方长枪,并把它们折断。波斯人论勇气和力量都是不差的。
但是他们没有防护的武装,此外他们训练不够,论战斗的技术到底也比不上他们的对手。他们总是单身地10个一群,或者是更多,或更少的人一起地冲出来,杀到斯巴达人中间去,结果就都死在那里。
希腊人在普拉提亚的胜利被后世解读为普遍规律
这段记载,就是学者认定波斯人防护薄弱的核心依据。甚至传染到很多现代著作,并通过影视剧、游戏等媒介形式不断传播。与之相对,便是古希腊重装步兵的坚韧勇猛,以及崇尚肉搏搞定问题的男子气概。
然而,单一来源往往存在明显局限。希罗多德虽生活、工作在波斯帝国境内,但身份却是地地道道的希腊城邦公民。这种矛盾身份,很容易使其在著书立作时表达偏向性,选择带有文化自豪的叙事偏好。否则,我们不至于在《历史》的其他篇幅内看到如下内容:
先说波斯人,他们头上戴着称为提阿拉斯的软毡帽。身上穿着五颜六色的带袖内衣,上面有象鱼鳞那样的铁鳞,腿上穿着裤子。他们没有一般的盾牌,用的是细枝编成的盾,背面挂着箭筒。他们使用短枪、长弓、芦苇制成的箭,此外还有挂在右胯腰带地方的短剑。
米底人的装束是和波斯人一样。老实说,上述样式的戎装与其说是波斯的,还勿宁说是美地亚的......
希罗多德笔下同样有波斯士兵普遍披甲记载
显然,第二次登陆希腊的波斯士兵,被描述为普遍披甲、手持盾牌的重装形象。哪怕较希腊步兵的装备而言略轻,不少人有使用弓箭习惯,还是与现存的大众认知有巨大偏差。与其情缘关系最近的米底人,也是按照相同风格武装,不太可能拖后腿。
在描述公元前490年的马拉松之战时,希罗多德笔下的波斯人仍旧相当擅长近身格斗:
他们在马拉松战斗了很长时候。异邦军的中央部分取得优势,因为进攻这一部分的是波斯人和萨卡人。他们攻破希腊人的防线,把希腊人追到内地去。
温泉关之战波斯人一直与希腊重步兵近身缠斗
稍后,谈及公元前480年的温泉关之战,作为波斯精锐的不死军依然采用近身战法:
国王称之为不死队、由叙达尔涅斯率颁的波斯人代替他们上阵。人们认为至少他们是很容易把这堤斗解决。可当他们交上手时,一点儿也不比米底军高明。原来在狭路里作战,又使用比希腊人要短的枪,无法利用他们在数量上的优势。
波斯风格的长袍礼服容易让人感觉他们不穿盔甲
此外,有些现代爱好者根据古波斯雕塑,断定他们喜欢穿着长袍而不是铠甲作战。反驳依据则同样来自希罗多德:
他摔下马来的时候,希腊人立刻向他进攻。他的马当场给雅典人捉住了,他本人则在抵抗的时候被杀死。虽然在开头时候,他们还不能把他杀死,原来在他的紫袍下面是一伴鳞状黄金甲,雅典人向胴甲上刺毫无用处。直到后来刺他的眼,这样他才倒地死掉。
普拉提亚之战初期希腊人就领教过波斯将领的内衣外穿
波斯军队的铠甲体系
大部分时候希腊人对波斯帝国都是胜少负多
截止两次希波战争结束,希腊人仅仅在马拉松和普拉提亚获胜。此前约80年间,武装到牙齿的方阵步兵始终未能战胜波斯人。比如过程荡气回肠的温泉关之战,最后结局依旧是进攻方闯关成功。至于早些时候的伊奥尼亚起义,希腊人同样没讨得什么便宜:
在玛列涅作战,他们双方在长时期中间未分胜负。终于波斯的骑兵向希腊人发起进攻,因此解决了问题。
波斯帝国时期的鳞片甲残骸
事实上,作为古代两河文明的继承/终结者,波斯完全可以捡起前人智慧。根据考古显示,早在公元前2000年代初,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就已出现两种形制的鳞甲,包括平板式与鳞片式。其中,平板式鳞甲是将鳞片的上、中、下部全部固定于软底,而鳞片本身仅固定上部,允许多层叠加,显著提升了防护性能与灵活性。这种技术经亚述帝国完善,最终被波斯士兵所继承。
同样,在伊朗古都帕萨尔加德、波斯波利斯,埃及古都孟菲斯,以及小亚细亚的戈尔狄翁等地,均出土过阿契美尼德时代的鳞甲残片。这些鳞片通常规格细小,采用鳞片式固定法,部分标本显示其叠加层数可达2-3层,能够有效防御刀剑与箭矢攻击。可见鳞甲在波斯军队中已实现较大范围普及。
亚麻甲曾普遍被希腊和波斯双方装备
其次,波斯军队还广泛使用亚麻胸甲。考古出土的希腊花瓶彩绘显示,波斯人穿戴的亚麻胸甲与希腊对手基本一致。均采用绗缝工艺,背部有搭布覆盖双肩,通过胸前的带子固定。这种装备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的埃及与叙利亚地区,经波斯帝国的军事扩张传播至整个近东。
亚麻胸甲的优势在于重量轻、透气性好,适合在西亚与北非的炎热气候中使用。希腊人虽曾嘲笑波斯装备简陋,却不得不承认自身的亚麻铠甲技术就源自埃及,属于和波斯人共享同一源头。实战中,波斯士兵常将铁鳞甲与亚麻胸甲结合使用,形成复合防护体系。正如某些花瓶彩绘描述,在软质基底上加装金属鳞片,以便增强防护能力。
希腊花瓶彩绘身穿亚麻甲的波斯步兵
盾牌与头盔多样化
希腊花瓶彩绘上的大型波斯藤牌
除保护躯干的铠甲,波斯军队还有种类丰富的盾牌与头盔,根据兵种需求与作战环境进行专门设计。
最常见的大型藤盾,高度可达140厘米,宽度约50厘米,可在外层包裹皮革来增强厚度。这类大家伙盾常被排列成壁垒,为后方弓箭手提供掩护,兼具防护与工事双重功能。从分布范围来看,不仅流行于伊朗高原,还被北方草原的萨卡等游牧民中被广泛使用。
波斯波利斯古城雕刻的提佛式盾牌
其次是提佛式盾牌,主要由精锐不死军装备,最大特征就是外形呈现8字。因为尺寸较小、便于携带,适合机动性较强的预备队角色。这种盾牌的形制可追溯至迈锡尼时代,与希腊人早期使用的盾牌工艺相似,体现除爱琴文明与波斯文明的技术交流。
此外,波斯帝国的多民族结构,让盾牌类型呈现出显著多样性。色雷斯风格的半月形盾牌,经常被轻装部队与老兵选用。另有希腊式圆盾,流行于帝国境内的希腊人、腓尼基人与塞浦路斯人。埃及人则继续沿用传统的巨型木盾,并且早就把这种偏好传播给亚述士兵。
希腊花瓶彩绘上的色雷斯半圆盾牌
值得一提是,波斯人虽貌似不重视头盔,但考古发现仍旧对此观点持否定态度。当时帝国军队广泛使用金属头盔,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1 库班式头盔:源自草原地区的半球形头盔,双眉上方有弧形开口。因部分标本在顶部与后部加装软质织物,容易被误认作软帽。在北高加索的格瓦尔杰伊斯科耶墓地与中亚的科斯梅奇遗址,均出土了此类头盔的实物,证明其在波斯骑兵与步兵中的普及。
公元前7-6世纪的库班式头盔
2 球锥式头盔:继承自亚述帝国。在马拉松战役后,被雅典人作为战利品献祭给雅典娜女神,现存于雅典卫城博物馆。这种头盔顶部有尖锥状装饰,侧面有护耳,防护性能优良,主要装备重装步兵。
马拉松古战场出土的球锥头盔
年代晚于希罗多德的色诺芬,则在《居鲁士的教育》中写到:波斯骑兵 佩带胸甲和护胫,而且除居鲁士外都顶戴铜盔。
值得一提的是,波斯人为适应无马镫时代的骑兵作战需求,发展出早期的腿部挡板。由细小鳞片组成,能有效保护骑兵脆弱下肢。有时候还会给马匹配备挡胸,同样是软质底层+金属鳞片构成。尽管不如北方的萨卡游牧部落精良,依然是非常实用的早期半装马铠。
阿契美尼德时代的重装骑兵
记载的矛盾解析
希罗多德的大杂烩式记录容易出现前后矛盾
看到这里,细心的读者肯定感到犯难:希罗多德为何前后矛盾,先说波斯人配备铠甲,稍后又嘲讽他们裸奔上阵?
这一现象需要结合具体历史语境进行分析,其中存在两个关键影响因素:
1 普拉提亚之战的决胜阶段过于仓促。当时,希腊联军因自感胜利无望,选择在夜间偷偷撤退。波斯大将玛尔多纽斯则急于求成,刚接到情报就强令部队展开追击。故而留下“他们既不曾整顿队伍秩序,也不曾按照原来的部署”的关键细节。
另一方面,年代稍晚的色诺芬曾亲自与波斯人作战,留下过非常要紧的记述:波军一到夜晚便成可怜相,马匹栓了起来,往往也绊住腿,怕它们跑掉。因此,有警时须先把马配上鞍韂缰具,然后再穿上自己的胸甲、上马。这些事情夜间混乱之中难办,正因如此,扎营在离希军颇远的地方。
波斯人通常只敢在白天作战
2 作为坚定主战派,玛尔多纽斯在大王薛西斯率主力撤退后,急于通过一场胜利巩固自身地位。这种心态导致其严重低估希腊军队战力。不仅忽视手下的撤退建议,还在追击过程中放弃波斯人最擅长的骑兵袭扰战术。反而进行正面肉搏,使缺乏完整防护的波斯士兵暴露在希腊重步兵的密集阵型面前。这种战术失误与装备状态的偶然结合,构成了希罗多德记载的特殊背景。
考虑到波斯人原本有拒绝夜战习惯,如今又被急不可耐的将领赶鸭子上阵,必然是连盔甲都穿戴不齐。甚至连作为统帅的玛尔多纽斯自己,都是穿着便装上场:
只要是玛尔多纽斯活着,波斯军便守住自己的阵地,而把许多拉凯戴孟人杀死。但当玛尔多纽斯陈亡,而他的卫队,也就是军队中最强的那一部分也都战死,其他士兵便也逃退井屈服。原来使他们受到损害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身上缺乏卫护的武装。
作为主帅玛尔多纽斯自己都来不及披挂
通过对这些历史文献分析,综合考古发掘证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波斯帝国军队拥有系统完善的防护装备体系,其铠甲、盾牌与头盔的技术水平并不逊色于同时代的希腊军队。铁鳞甲与亚麻胸甲的复合使用、多样化的盾牌设计以及专业化的头盔装备,共同构成了波斯军队的防护基础。这些装备既继承了西亚地区的军事传统,又结合实战需求进行了创新改良。
2 希罗多德关于波斯军队 “缺乏防护” 的记载,应被视为个别战役中的特殊情境。后世学者对这一记载的过度依赖,导致对波斯军事技术的长期低估。
作为地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深圳股票配资公司,波斯军队的装备多样性与适应性,恰恰体现其整合不同文明成果的能力......
发布于:上海市传金所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